真被张召忠说中了?掏空国库建造的2艘航母,如今彻底沦为废铁还记得张召忠将军那
真被张召忠说中了?掏空国库建造的2艘航母,如今彻底沦为废铁还记得张召忠将军那句带着忧思的预言吗?2019年,当英国雄心勃勃启动“伊丽莎白女王”级航母计划时,这位中国军事专家就曾犀利点出:英国国力能否支撑如此昂贵的“海上巨兽”?维护成本高企,未来恐怕面临“养不起、用不起”的困境。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似乎正在为这句话做残酷的注脚,被英国寄予厚望的两艘6.5万吨级巨舰——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和“威尔士亲王”号,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尴尬泥潭。2024年3月,英国国防部一份报告犹如一盆冷水浇下: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关键螺旋桨轴存在“严重缺陷”,修复时间漫长且代价惊人。而它的姊妹舰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同样命运多舛,2022年8月远赴美国参加演习途中突发严重漏水事故,被迫中断任务狼狈返航。昔日代表皇家海军荣耀的钢铁巨舰,如今几乎沦为昂贵的“港口展品”。掏空国库的钢铁巨兽,为何成了“跛脚巨人”?答案藏在英国捉襟见肘的国防预算里,两艘航母建造费用逼近80亿英镑,但更沉重的负担是服役后的“天价账单”。日常维护、舰载机保障、人员训练、护航编队……每一项开支都如无底洞,2023年英国国防预算被财政压力硬生生砍掉30亿英镑,海军首当其冲。当“省钱”成为主旋律,航母维护经费被一再压缩,隐患如滚雪球般积累,最终演变成螺旋桨轴断裂这种足以瘫痪整舰的重大故障。讽刺的是,航母维修账单堆得比航母甲板还高,而捉襟见肘的皇家海军连护航舰艇都凑不齐,2021年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首次亚太部署时,护航重任竟需依赖美国和荷兰舰艇支援。张召忠当年的忧虑,正被冰冷现实一步步验证,他洞见的本质在于:航母从来不是一艘孤立的战舰,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、持续财政投入与坚定战略决心的终极结晶。没有强大经济引擎和完整国防工业的支撑,再宏伟的钢铁身躯也终将在时间与海浪的侵蚀中黯然失色。当英国航母在港口“望洋兴叹”时,太平洋上的力量格局正悄然重塑,中国海军航母编队体系化实战能力稳步提升,每一次演训都是对远海大洋作战能力的扎实锤炼,俄罗斯虽受国力所限,其航母发展道路更为坎坷,但从未放弃在艰难中寻求突破。这清晰揭示一个硬道理:航母之路,比拼的绝非一时意气下的“你有我有”,而是国家能否提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定战略定力与雄厚资源保障。金一南少将2024年5月接受央视采访时曾点明要害:“大国重器的生命力,深植于国家综合实力沃土之中。”英国航母困境恰似一面镜子,映照出脱离国力根基的军事扩张终将步履维艰,张召忠的预言,正化为大西洋上两艘昂贵巨舰锈迹斑斑的舷侧发出的无声叹息。历史反复证明,真正的海上力量绝非仅凭一两件“明星武器”就能速成,它需要的是如长江大河般奔流不息的国家投入、坚韧不拔的科技攀登、以及代代相传的蓝水雄心。当“女王”病倒、“亲王”跛脚,皇家海军昔日的荣光在预算赤字中逐渐褪色,世界清晰地看见:没有厚实家底的航母梦,终将在现实礁石上撞得粉碎。